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张东刚来我院调研时指出:

 

中央美院要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更大作用

 

        4月16日下午,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张东刚、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规划处处长徐青森、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成果处副处长王日春一行,来我院进行座谈交流,针对我院的学科建设、学术科研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并对我院在肩负艺术传承与创造使命,承载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方面提出了要求。

        学院党委书记杨力首先向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张东刚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来宾介绍了参加座谈交流的各位老师。院长潘公凯就我院学科设置、学术发展、科研成果等情况做了全面介绍。

        张东刚同志在座谈会上首先做了致辞。他在致辞中表示,随着高等教育形势的变化,如何促进高校人文社科的发展与繁荣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在党的十七大之后,国家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和"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此外,国家强调高等院校要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 这同样需要我们用更宽广的视野、更宏观的战略规划来促进高等院校的科研发展。

        张东刚同志指出,人们对人文社科成果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其核心就在于是否能够承载思想创造和知识创造,而非拘泥于其形式,这是一种价值判断。无论是艺术教育、艺术创造还是艺术产品都承载着文化创造和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使命,因为艺术学科在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垄断性和排他性的作用。同时,在提升国民的人文素质,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也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中央美术学院肩负着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使命,如何使学院的艺术创造、艺术学科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立足创新、提高质量、增强能力、贡献社会四个方面贡献更大的力量是必须予以重视的。

        在座谈中副院长徐冰表示,中国在艺术现代性方面拥有丰富的蕴含量和储藏量,这为新兴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为整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带来了机遇,也为艺术创造和社会贡献度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是西方当代艺术的文化局限性所不能比拟的。中央美术学院拥有深厚的中国背景,将对艺术创作的自由度和主动性带来积极的影响,艺术教育和艺术创造在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同时,应注重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在当代新文明方式不断产生和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促进国家文化事业发展推进世界文明进程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

        美术研究所所长邵大箴教授,原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杜键教授,设计学院副院长许平教授,建筑学院院长吕品晶教授,造型学院副院长、版画系主任苏新平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余丁副教授,中国画学院副院长胡伟教授,城市设计学院院长助理黄建成教授也分别在座谈中发言。

        杨力书记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与其他艺术类院校不同,美院更关注文化内涵的价值判断,这是美院的一大特色。美院人深知美术在整个文化艺术领域里所处的位置,促使他们更关注一些思想和思潮,此外,美院拥有丰富的艺术科研矿藏和艺术科研人力资源,在促进文化发展与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是可以大有所为的。

        张东刚同志在总结讲话中指出,针对目前高校科研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必须强调内容创新,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研究方法、学术观点的创新,这是整个理论创新、学术创新的源泉,没有内容创新是不能转变成精神力量推动社会发展的。希望中央美术学院对以下几个方面增强认识,加强作为:第一,21世纪是文化强国的世纪,艺术创新、艺术创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美术科研与教育,只有更具有原创意义,其价值才会更加凸显;第二,艺术思潮受社会思潮的影响,是社会思潮的体现和反映,同时艺术思潮的创新对社会思潮具有影响和引领作用,它们是互动的。艺术学科、艺术思潮的创新和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建设密不可分,其作用不可替代;第三,现代艺术不等于欧美艺术。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积累,中国人有能力在创建中国学派、为全球现代艺术的创新发挥更大的作用,争取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组宣部 宋婕\文

宋曼青\图